兩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
發布時間:2013-11-12 日韓品牌的聯合收割機當初進入中國市場時,每臺售價超過30萬元;而當東風農機等國內企業開始涉足這一產品,“日韓制造”紛紛被迫降價近30%。
今年,東風農機的聯合收割機將生產200多臺,而通過現在實施的技改后,明年的產能將達到2000臺。
—-現場見聞
記者4月25日走進常州東風農機集團有限公司。
首先穿過的是大馬力輪式拖拉機裝配車間。在這里,每隔10分鐘,就有1臺大馬力輪拖緩緩駛下裝配流水線。“它們每輛高近2米,油漆工藝已經與汽車行業工藝接軌,外觀和觸感都十分細膩。”總經理徐小林一臉自豪。
走出大拖裝配車間,向北放眼一望,是一大片被藍色彩鋼板圍起來的施工現場,正在挖掘施工。據了解,那一片工地有1.5萬平方米。今年,東風農機投入1.6億元,開工建設兩大項目:一是聯合收割機擴建,一是輪拖箱體鑄造擴建。
這兩大項目到2013年竣工投產后,每年將生產2000臺套聯合收割機,生產1.5萬噸高品質輪拖箱體類鑄件,年銷售收入將穩增3.8億元。
—-掌門人說
“近幾年來,東風農機以平均每年近30%的增速發展,穩居國內大中拖行業先進方陣,這得益于公司在自主創新上的突破。”徐小林說。
“半喂入收割機,市場上主打的仍是日韓品牌,國產收割機的市場占有率很低。”徐小林坦言,在國外行業巨頭憑借技術和資本優勢,紛紛搶灘國內市場的形勢下,加快自主研發創新是唯一出路,“我們從2008年開始研發收割機,投放市場后,在江蘇、安徽等地廣受好評,收割效率也能與國外大品牌相媲美。公司目前正在大手筆擴建,今年產能比去年增加一倍,明年達產后,生產能力是今年的10倍!”
“另一個自主創新項目,是輪拖箱體鑄造生產線,核心設備是原裝德國進口,將實現高度自動化,達產后生產能力翻番。”
徐小林還介紹說,自主創新和技改投入是傳統工業企業騰飛的羽翼,東風農機在去年投資1.7億元實施技改項目的基礎上,今年將再投資1.6億元。“公司已擁有各類專利55項,形成了3個產品集、12大產品類、34條產品線、73個產品系列、318種產品型號、5000余種產品資源,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,許多產品打破了國外品牌的長期壟斷。”
同時,東風農機與江蘇大學等院校持續深入合作,在農業產業政策研究、重大科研項目合作、產品研發合作、核心技術攻關與科技成果轉化、人才培養等方面,建立戰略合作關系,不斷突破高端技術人才的瓶頸。
—-記者感言
當然,徐小林也表示,東風農機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差距,但只要不斷地趕超、創新,這些差距很快能縮短甚至迎頭趕上。
為此,東風農機“十二五”目標確定為打造全球化國際型的專業農機生產基地。
作為“常州制造”,東風農機面臨著來自傳統制造業領域的成本競爭,也面臨著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加快布局高端制造業的發展壓力。
成就“常州創造”,重在自主創新,貴在轉型升級。在自主創新爬坡越坎的過程中,東風農機成為研究開發投入、技術創新活動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,距離行業的制高點也就越來越近了。(朱向陽 王淑君)
- 上一篇: 東風農機上榜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
- 下一篇: 東風農機一季度出口創匯增長25%